近年來,P2P網絡貸款平臺在國內發展迅猛,由于準入門檻較低,從2007年第一家網絡貸款公司“拍拍貸”成立到目前,已經增長到300家以上。
?
所謂P2P網絡貸款平臺 ,就是點對點信貸平臺,即個人利用網絡平臺將自己的閑置資金(抑或出于投資目的)出借給資金短缺者的新型商業運營模式,其實就是民間借貸由“線下”發展到“線上”的網絡版。
?
P2P信貸服務平臺主要針對的是那些信用良好但缺少資金的大學生、工薪階層和微小企業主等,幫助他們實現培訓、家電購買、裝修和兼職創業等理想。對于這些借款人,無需他們給出貸款抵押物,而是通過了解他們的身份信息、銀行信用報告等,來確定給他們的貸款額度以及貸款利率,然后,中介機構將這些信息提供給資金出借人,由他們雙方直接達成借款協議,資金出借人獲取貸款利息。
?
通過P2P網絡貸款平臺,用戶可以在平臺上獲得信用評級、發布借款需求、快速籌得資金,也可以把自己的閑余資金出借給有資金需求的個人并獲得良好的資金回報率。而P2P貸款平臺則通過促成交易收取傭金來獲利。借款人一般只需通過網貸平臺的資信審核,就能在平臺上發布借款“標”,寫清楚借款用途、額度、期限和利率等要素,然后由投資者“投標”。“標”滿后,借款人將從網貸平臺拿到錢,根據約定,還本付息。網絡貸款投資收益包括網站給出的賬面收益和投標獎勵兩個部分,盡管賬面收益看上去一般為10%~22%,被嚴格地控制在4倍基準利率之下,但如果加上投標獎勵,部分網站的投資收益已經超過30%。
?
為了吸引投資者,很多網貸平臺承諾保障本金甚至保障本息,即借款人如果到期不能還款,將由網貸平臺墊付。在這種承諾的誘惑下,很多出借人就尋找高收益的平臺去“投標”。高收益就會有高風險。平臺老板親自上陣借款、借款人身份真假難辨、借款利率遠超國家規定等亂象頻現,使一些原本可緩解小微企業貸款難的網貸平臺正在悄然變味,甚至涉嫌淪為某些機構或個人吸金、洗錢的通道。網上借款人項目有50%左右都是假項目,而網站平臺并沒有能力鑒別這些項目的真實性,投資者向這些虛假項目出借資金,肯定是存在風險的。而且,網絡貸款現在并沒有與征信系統掛鉤,網站沒有有效且合法的方式向借款人追款。有的網站經營管理不善,經營一段時間之后,資金鏈出現問題,投資者資金也無法得到保障。
?
在銀監會辦公廳下發的《關于人人貸有關風險提示的通知》中,銀監會稱之為“人人貸信貸服務中介公司”的P2P貸款平臺,就被明確提示具有大量潛在風險:
?
一是擔心民間資金可能通過P2P貸款平臺流入限制性行業,如房地產和“兩高一剩”等受調控政策收緊影響的行業;
二是可能演變成吸存放貸的非法金融機構甚至非法集資行為;
三是業務風險,如技術風險與貸后管理風險,比如惡意欺詐和洗錢等;
四是不實宣傳,如將銀行稱為合作伙伴;
五是監管職責不清,法律性質不明;
六是信用風險高,貸款質量差;
七是做房地產二次抵押,為促成交易,還可能故意高估房產價格。
P2P信貸目前并無明確的立法,也無明確的監管部門。所以,網貸平臺公布的營業執照五花八門,有電子商務公司、擔保公司、投資管理公司等。在目前沒有有效監管的情況下,無論是投資者還是借款人都應該擦亮眼睛。?
?
隨著P2P借貸平臺的盛行,越來越多的行騙機構也趁機加入進來。很多所謂的小額貸款公司假借“無抵押貸款”的名義,以“只需要憑身份證即可辦理”等各種誘惑的條件騙取急需資金者的資金。
?
從網上交易保障中心收到的消費者投訴舉報信息中,我們發現,這些所謂的小額貸款公司名稱都比較簡單,例如“金沙縣興盛小額貸款有限公司”、“中信小額貸款有限公司”、“上海市金山區豐源貸款有限公司”。經過驗證,這些公司都沒有在工商部門合法注冊,欺詐手法也大致雷同:以“無抵押貸款”為誘餌,簽訂合同之前說沒有任何費用。等簽過合同之后要交5%的合同履行金才能撥款,之后又說要交20%的銀行驗證還款能力金,要不轉賬銀行無法撥款。如此找各種借口欺騙貸款者多次打款,直至貸款者發覺上當受騙后,還反咬一口,以要起訴貸款者違約威脅恐嚇。
?
網上交易保障中心提醒有貸款需求的網民朋友:
一、勿圖省事貪便利
相比抵押貸款來說,無抵押的信用貸款所需要的風險更大,因此也都有著更為嚴格的審核標準與申請流程,切忌因為急需資金就輕信這些看上去簡單的辦理條件流程。要知道,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任何資金的出借都是有一定的風險的,也就相應有著風險控制措施;
二、當面申請
任何從事貸款服務的公司都有其固定的辦公場所,而且都是需要申請人當面填寫申請的。申請者親自上門申請,就能有效地對公司的真實性進行評估,極大地降低上當的可能。即使不能親自上門的,也得親自見到相關負責人。面談,加強了對于貸款提供者真實性的直觀評估,同時也相應降低了借貸風險;
三、勿輕信“貸前費用”
正規的貸款服務公司都不會收取貸前費用的,而預扣利息的行為也是有違相關法律規定的。因此,直接或者變相的“貸前費用”都是不合法的,申請人有權拒絕。
當然,更多的防范措施還需要申請人擦亮雙眼,明辨是非,切勿因急需用錢草率從之,從而給了行騙者以可趁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