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此,拼多多方面回應稱:舉報方系售假商家,其冀望將電商O2O行業在支付清算領域中普遍存在的現實狀況與其售假之后的賠付事件混為一談,逃避法律及商事約定的制裁。
據悉,“二清”是相對于“一清”機構而言的概念。“一清”機構指的是商業銀行和擁有人民銀行支付業務許可證的支付機構。“二清”的市場普遍定義則為:平臺或者大商家接入支付機構或商業銀行,留存商戶結算資金,并自行開展商戶資金清分結算。
搜狐財經“公司深讀”注意到,目前拼多多并未取得支付牌照,相關的資金支付結算業務主要依靠平安銀行分賬系統進行。
因“二清”被央行要求整改
“‘電商二清’一直沒有明確的概念或標準”,騰訊研究院副秘書長杜曉宇向搜狐財經“公司深讀”指出,監管機構一般解釋為電商平臺不能代收第三方商戶資金,只要第三方商戶結算資金進入到電商平臺,就是“二清”行為。
更為激進的觀點是,即使第三方客戶資金沒有進入到電商平臺,而是直接結算給了商戶,但是電商平臺主導了資金結算的信息,以電商平臺發送的對賬信息作為給第三方商戶的結算依據,電商平臺構成“信息二清”,仍應當被認定為無證機構,非法從事支付結算業務。
在本次商家的爆料中,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回復稱,接相關商戶舉報后,2017年,相關部門已對上海尋夢信技術有限公司(下稱“尋夢公司”)開展調查取證,認定該公司存在無證經營支付業務行為,并已要求其進行整改,目前,該公司根據相關要求正在整改中。
移動支付網分析師慕楚向搜狐財經“公司深讀”表示,拼多多被舉報,說明了大家對資金清算的正規性還是比較重視的。電商一般都是大商戶二清,這跟淘寶早期是相似的,能夠保證資金和商戶信用的合理,現在支付寶是擁有支付牌照的,也就是合規的。
針對平臺被指“二清”事件,拼多多回應稱,拼多多早在2017年收到央行上海分行的指導意見之后,就引入了具有支付和清算資質的平安銀行進行全流程資金托管和結算,拼多多不再觸碰交易資金。
拼多多同時給出了平臺交易資金流向,消費者通過微信、支付寶等方式支付貨款后,交易貨款進入“平安銀行電子商務交易資金待清算專戶”,此后拼多多平臺和支付機構將交易信息推送至平安銀行,平安銀行再根據交易信息將貨款清分至商家子賬戶,最終商家通過綁定的銀行賬戶提現。
對于拼多多方面的解釋,搜狐財經“公司深讀”向平安銀行相關方面發去采訪函,但截至發稿前尚未得到回復。
入股付費通后問題仍難解決
支付百科首席評論員寇向濤向搜狐財經”公司深讀“解釋稱,“二清”之所以不合規,主要是因為“二清”資金風險極大。
與實體企業不同,類似的電商線上平臺,若違規進行“二清”,很有可能卷款攜逃,造成消費者的重大損失。
近年來,監管跟清算組織相繼下發市場規則政策,打擊“二清”行為。
2017年12月,央行聯合多部委下發銀辦發[2017]217號文件《中國人民銀行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無證經營支付業務整治工作的通知》,直指互聯網行業的“二清”機構,稱將堅決切斷無證機構的支付業務渠道,遏制支付服務市場亂象,也將從嚴懲處違規為無證機構提供支付服務的市場主體,堅決整治嚴重干擾支付服務市場秩序的行為。
為應對監管對“二清”問題的態度,多家大型電商平臺采取了收購支付牌照的做法。比如在2016年美團收購了“錢袋寶”;2017年滴滴出行收購了“一九支付”等等。
拼多多也早就注意到了自己在支付方面的合規問題。
2018年8月,天眼查信息顯示,拼多多尋求收購第三方支付牌照,已入股上海付費通信息服務有限公司,通過關聯公司持有付費通約39.64%股份。市場消息指出,支付牌照估值可能在5億到7億之間。
但杜曉宇向搜狐財經“公司深讀”表示,因為支付機構備付金賬戶資金無法互轉,因此即使收購了支付牌照,而消費者不適用電商平臺自身支付工具的話也難以解決二清問題。
據《IT時報》報道,通過控股或入股支付牌照機構獲得第三方支付牌照,具體收單業務必須經由原支付牌照公司,入股公司如果直接使用支付牌照,還需要經過嚴格的流程,報批人民銀行獲得批準才能正式使用,報批的流程一般需要兩三個月,最長需要半年。
杜曉宇介紹稱,目前電商資金結算賬戶的形式可分為內部分賬系統和清算組織賬戶兩種。通過第三方機構或清算組織賬戶進行結算,保證資金不進入電商交易平臺。目前平安銀行、華夏銀行都推出了針對電商平臺服務的資金分賬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