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用我的身份證貸了款?
?
頻繁接到騷擾電話,用戶不勝其擾;平臺方稱若確被冒用,用戶無需承擔貸款
?
身份證丟失,除了給生活帶來不便,失主最擔心的是身份證被冒用引發的一系列麻煩。近日《IT時報》記者接到了馮女士的投訴電話,反映在2015年11月丟失身份證后,自己莫名其妙多了一筆貸款。而且,因為這筆貸款,她的生活完全被打亂,不僅頻繁接到騷擾電話,支付寶的使用也受到影響。
?
■IT時報記者 ?吳雨欣
?
“飛”來的貸款不停地騷擾
?
2015年11月,馮女士不小心丟失了自己的二代居民身份證,本想著補辦新證就沒事了,沒想到,一年后,就是因為這張丟失的身份證,她不僅背上了一筆貸款,冒用人甚至還辦理了銀行卡、信用卡。
?
“從去年11月,我和家人開始接到莫名其妙的催收電話,說我們在招聯金融(全稱:招聯消費金融有限公司)貸了款,剛開始以為是騙子沒注意,誰知道催收一直騷擾我們到現在。我們就想問問平臺的風控是怎么做的!這樣的貸款是怎么審核通過的!”馮女士的丈夫告訴《IT時報》記者,催收人員不僅言語威脅、還不停地往手機上發驗證碼。為此,馮女士的丈夫兩次報警,并上網查詢了招聯金融的公司信息,與招聯金融的客服交涉。
?
“客服說要核實解決,直到現在也沒解決。我們想知道貸款的時間、地點、金額,客服也一直沒回復。”期間,馮女士嘗試用自己的身份證號、手機號登錄平臺,但因為冒用人是用其他手機號注冊貸款,馮女士無法登錄平臺App。馮女士最近收到的催收短信顯示,如果不還招聯金融的欠款,她的個人資料會掛在網絡上,她也會被納入老賴名單之列。馮女士表示,在催收人員的電話中,對方稱只要不還錢,會24小時聯系我,“還說我親戚朋友的聯系方式,他們都有。”
?
更讓馮女士氣憤的是,因為有一筆貸款的不良逾期記錄,她的芝麻信用分降到477分,這個分數意味著信用極差,無法使用花唄、借唄、免押金騎共享單車等服務。而且因擔心賬戶安全,她也不敢在支付寶上綁定銀行卡。“客服讓我們報警,但是警方認為,我沒有經濟損失,受損失的是貸款公司,是他們的錢被騙了收不回來,所以不給立案。”馮女士和丈夫很疑惑,明明自己是受害方,為什么還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去自證無罪,一家人陷入兩難。
?
律師稱若用戶身份證被冒用 平臺有責任
?
據了解,招聯金融是招商銀行與中國聯通共同組建成立的消費金融公司,是銀監會消費金融持牌機構。根據招聯金融App上的描述,用戶憑身份證即可在線申請,3分鐘放款,額度高達20萬元,無需抵押和擔保。
?
針對馮女士投訴的問題,9月20日,招聯金融方面向記者進行了回復,稱已在第一時間對馮女士的投訴進行核實,“馮女士雖然表示自己的身份被偽冒貸款,但并未在公安機關立案,且未提供足夠的證據證明身份被盜用。”這位工作人員同時表示:“消費金融是雙方相互授信的過程,我們建議該客戶盡快向警方報案,我們會積極配合警方的取證調查。”
?
招聯平臺相關人士告訴《IT時報》記者,平臺已經全面停止對客戶的催收,一經確認用戶身份被冒用,用戶將無需承擔此筆貸款,平臺會為其刪除央行不良逾期記錄及芝麻信用負面記錄。
?
這樣的回復對馮女士依然難讓滿意,一是自己報了警但警察并未立案,二是2015年的身份證補辦手續資料找不找得到也是問題。此外,馮女士認為,不管身份證是否被冒用,平臺都不能騷擾用戶,進行非法催收。工商注冊信息顯示,招聯金融公司所在地是深圳,根據今年5月份。深圳出臺的《深圳市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催收行為規范》(征求意見稿),嚴禁使用電話、短信或匿名電話等手段重復不斷地(同一天不得超過3次)侵擾未清償債務的借款人。按照以上條例,平臺的催收手段并不合規。
?
如果確認用戶身份證被冒用,馮女士與平臺之間的貸款合同是否成立?
?
北京市法學會電子商務法制研究會會長、中消協律師團團長邱寶昌告訴《IT時報》記者,在身份確認被冒用的情況下,馮女士也是受害者,可以提出上訴,由法院裁定。如果法院最終裁定當事人確實是屬于身份證被盜用而產生的不良信用記錄,當事人的不良信用記錄可以消除。另外,平臺也有審核不嚴的責任,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法》的有關規定,相關使用單位在需要個人出示身份證時,有義務去查驗身份證的真假以及是否"人證合一",避免他人冒用身份證。如果未經查驗清楚導致的損失和責任,由使用單位來承擔。
?
知名IT律師趙占領則表示,被冒用簽訂的合同是無效的,用戶無需償還這筆貸款,如果用戶信用受到影響,可以持相關證據向螞蟻金服、銀行等相關服務商申請變更信用信息。同時,平臺應審核借款方信息的真實性,真實用戶因為身份被冒用受到的損失,可以要求平臺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