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國資背景自居的互聯網借貸平臺京金聯網絡服務有限公司,近日陷入兌付危機。證券時報記者了解到,目前京金聯已實質性停擺。
內部人士透露,截至目前,該公司確切的到期無法兌付的本息金額已高達10億以上,出現兌付風險的項目資金只會更高。“存在兌付風險的本息可能有好幾十億元,涉及上萬的投資人。而我們平臺,員工的工資從7月份開始就停止發放了。”
無法兌付的本息高達10億元
因為陷入非法集資事件,京金聯最近屢現報端。今年4月份,京金聯發布某電影的融資標的“娛樂寶1號”,近期到了兌付時點,該批標的卻被曝本息懸而未付。
與此同時,標的融資方某電影制片公司則撇清關系,稱“從未與該平臺有任何聯系”。如果制片方說法屬實,京金聯則涉嫌投放虛假標的。
值得留意的是,京金聯發布的“娛樂寶1號”與兩年前阿里推出的保險理財產品“娛樂寶”重名,甚至連“用戶出錢就能投資電影,還能賺取收益”的宣傳措辭也一樣。有業內人士直言,京金聯有蓄意借勢大平臺的嫌疑。
事實上,疑云籠罩之處,遠不止于“娛樂寶1號”。證券時報記者從內部人士處獲悉,京金聯此前發行過的數只標的,均于7月集中到期時產生逾期,之后實質性無法兌付。該內部人士保守估計,“到期產品無法兌付的本息金額至少有10個億”。
憤怒的停擺
憤怒的不僅有投資人,還有被停發工資的前員工。“我們不僅僅是公司員工,我們還投資了公司的產品。好幾個月的工資發不出來不說,產品到期一分錢不給,公司也沒有任何說法,真的是很無奈。”一位京金聯前員工還透露了一個異常關鍵的動態——京金聯已經停擺。
“我們7月份就停發工資了,10月份連社保都不繳了。”該員工表示。這一說法,也得到了另一位京金聯前高管的佐證。
“已經到期的產品,付不出就是付不出了。沒有到期的那些,反正他們現在基本處于停擺狀態,到期也不會按正常程序兌付了。”該名前高管坦言。
目前,司法機關已正式介入對京金聯的調查。數名投資者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京金聯聯合創始人王燦已被警方帶走,從一個月的刑事拘留,到現在已被定為刑事犯罪,刑期仍未確定。同時,武漢警方已前往與京金聯合作的第三方支付公司——上海環迅支付調查資金流向。
證券時報記者嘗試聯系上述二者均未果。京金聯官方電話已暫停使用,官網賬號無法注冊;上海環迅支付與P2P平臺對接的電話無人應答。
國資背景疑點重重
炮制出集資羅生門的京金聯,事實上疑云密布。
京金聯一直以國資背景的互聯網金融機構自居,曾屢次強調自己由中農基金設在湖北省的管理平臺中農高科(湖北)設立。
但真實的情況似乎并不如此。涉嫌非法集資被曝光后,中農基金12月21日在官網顯示“系統升級”,并發出澄清聲明稱與京金聯、中農高科(湖北)沒有任何關系。耐人尋味的是,中農高科(北京)合伙人湯丹松、管理合伙人韓朝豫被京金聯方面宣稱為聯合創始人,但在中農基金的聲明中,上述兩人均未擔任任何職務,屬于被掛名的虛假宣傳。
僅隔一天,該澄清聲明卻又被刪去,中農基金官網顯示“系統升級”。這個舉動實在讓人疑惑,同時,記者在一個中農基金介紹鏈接中發現該公司已投的項目,確實包括京金聯。但不管兩者的關系究竟如何,記者查閱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可以確認的是韓朝豫完全沒有基金從業資格。而22日晚間,中農高科(湖北)亦在官網將此前包含湯丹松、韓朝豫的管理團隊簡介刪除。
匪夷所思的是,武漢市政府官網曾發過類似為京金聯背書的內容,明確稱京金聯與P2P網貸不同,從事的是P2C(個人對公司)業務,采用國資信用、風險準備金、企業保證金、企業三方聯保,避免資金挪用風險。
而這樣的表態,顯然正在被事實打臉,投資人現在得實質性面臨本息損失。“很多平臺說很安全,說什么產品都疊加履約保證保險,但要是真的出了兌付危機,資產方、代銷方、承保方都各自撇清責任,最慘的還是我們。”有投資人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