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虛擬數字貨幣已挾雷霆之勢來臨!”“網絡黃金積分(以下簡稱‘EGD’),它不會讓你一夜暴富但會讓你一生巨富!”短短兩年時間,國內就有50余萬人被類似宣傳吸引。
如今,這些極具煽動性的語言仍在一些網站、公眾號中以彩色大號字體顯示,而很多投資者已深陷傳銷泥潭,難以維權。今年3月以來,江蘇徐州市公安機關破獲一起“網絡黃金積分”特大網絡傳銷案,抓獲犯罪嫌疑人49人,經檢察機關批準逮捕16人,凍結、暫扣涉案資金3.8億元。警方表示,利用虛擬貨幣進行傳銷已成為當前網絡傳銷新特點,投資者應高度警惕。
虛擬貨幣+兌換物品,后續投資有去無回
今年3月,徐州市公安局鼓樓分局在工作中發現,市民魏某涉嫌參與傳銷活動,系王某花發展的下線會員。后者以購買“全球兌”購物券(以下簡稱“FV”)贈送“網絡黃金超級積分”(以下簡稱“ES”)為幌子,在“全球共贏商業積分控股集團”會員發展平臺上發展會員300余人,注冊賬號1659個。
“我們偵查發現,王某花只是該會員發展平臺上設定的20層總層級中的第五級。”徐州市公安局鼓樓分局黨委委員陳磊介紹,經過循線追蹤,以“未來世界國際集團”有限公司負責人裴某、王某芳為首的特大網絡傳銷犯罪團伙逐漸浮出水面。“他們在國內以廣東無界等公司為掩護,通過組建12個會員發展平臺、網絡交易平臺和全球兌網購平臺,組織開展傳銷活動。王某花所處的會員平臺就是這12個之一。”
“EGD并不是實物黃金,而是一種加密數字資產,‘全球流通’中的總量固定為4200萬塊。2015年11月,裴某宣布將每個EGD切分為1000份,網絡小黃金由此誕生。”犯罪嫌疑人、裴某助理姚某博在接受訊問時供述,投資者以1萬的倍數起投,最低1萬元。每投資1萬元,贈送價值1萬元的兌換券,相當于2000元的購買力,可以在“全球兌”里購物。此外配送1萬ES積分,前期ES積分是1元1個。
“兌換物品只是一個幌子,讓人產生投資電子商務的錯覺。”陳磊說。涉案人員還對外宣傳每天最高漲幅相當于利息2%。
隨著會員的增多,需求量增大,ES就會升值,投資人可以將手里的ES出售賺錢。裴某等人同時規定,只有上漲5%,才可以解凍相應上漲的部分并予以出售。“這樣的結果是,前期1元等于1個ES,投入7000元可以買7000個ES,當ES升值成5元,后期的投資人再投資7000元,實際只買到了1400個ES,后期加入的投資人所投資金就被前期投資人賺走。”姚某博說。
這樣下去,ES價格越高,項目吸引力就會下降,交易流動性也會減弱,ES的漲幅就減緩。根據“上漲5%才可解凍提現”的規定,后期投的錢就被套死了。犯罪嫌疑人董某交代,“很少有人能夠從中獲利,基本都是錢一進來就出不去了”。
半年發展50萬會員,大量資金轉移海外
為了刺激投資者源源不斷地投錢,涉案公司在ES平臺上開辟了“動態返利”的另一種受益辦法,即“有償加入、組成層級,發展下線、按人提成”的傳銷經營模式。“根據會員發展的多少分為1至5星、1至5鉆、1至5冠、1至5金的4階20級。每個級別對應不同的獎金回報,發展了下線就能獲得提成,并可層層提成。”姚某博說。
“由此,犯罪分子讓你聽到的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永遠升值的‘網絡黃金’,因為該組織的高級領導層內部可以根據吸納人頭交納的費用實時在后臺控制每天漲幅,實現通過底層會員繳納資金給高級會員和整個網站返款的傳銷實質。”徐州市公安局鼓樓分局網絡安全保衛大隊大隊長吳強說。
同時,為盡快獲取會員申購積分所繳納的資金,該組織還建立了“當天交款,當天兌現返利提成”的“秒返”激勵機制,吸引社會上更多的投資人加入,進而通過相關培訓和宣傳,用此傳銷手段引誘參加者繼續發展下線。據統計,從2015年10月三大類平臺上線至2016年4月7日案發,短短半年時間,共發展會員50余萬人,涉及資金109億元。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深諳ES只是一個泡沫、一個圈錢工具的裴某、王某芳等人為逃避打擊,又利用在香港開設的公司以及將服務器架設在美國等手段在境外對12個會員發展平臺、網絡交易平臺和“全球兌”網購平臺進行操控管理,并通過虛構貿易等手段向海外轉移違法所得約15億元。
網絡傳銷變種多,投資者應仔細甄別
就在鼓樓分局偵辦“網絡黃金積分”傳銷案的同時,徐州市公安局云龍分局碰到一個類似案件——“未來城萬福幣”組織、領導傳銷活動案。“萬福幣的始作俑者劉某本就是裴某的合伙人,后因利益糾葛而分道揚鑣,單干“萬福幣”項目。“萬福幣”與EGD、ES是換湯不換藥,本質上都是傳銷。”云龍分局經偵大隊副大隊長李斌說。
記者在一些“萬福幣”的推廣網站、公眾號看到,劉某頭銜眾多,包括全球未來城集團總裁、美國加州原副州務卿等,還有多張劉某與外國政要、名人的合影。“我們調查發現,劉某所吹噓標榜頭銜均難以查找出處,其與官員和名人的合影也真假難辨。”據李斌介紹,為發展更多會員,劉某還分別在印尼巴厘島、香港等地舉辦了聲勢浩大的招商大會,吸引了國內數千人參加。
劉某還宣稱“萬福幣”是由美國證監會和銀監會批準,即將在國內申請直銷牌照。據警方查證,“萬福幣”作為虛擬數字貨幣在國內申請直銷牌照并無法律依據,純屬虛構。
徐州市公安局有關負責人表示,“網絡黃金積分”“萬福幣”都反映了當前傳銷的新特點。一是假借虛擬貨幣這一新生事物進行傳銷,同時打著電子商務、個人理財、遠程教育的旗號吸引人,一般群眾不了解,容易上當受騙。二是發展會員都是在網絡上進行,會員必須通過網站才能加入傳銷,并且使用的用戶名都是假名或者代號,都有各自的登錄密碼,彼此之間主要通過微信等即時聊天。這改變了傳統網絡傳銷設工作室、報單中心進行傳銷組織活動的模式,增加了傳銷的隱蔽性。三是互聯網使傳銷突破了地域和國界的限制,傳銷骨干人員經常把總部設在境外,躲在境外發號施令,資金轉移境外,抓捕難,追贓難,除根難。
警方提示,當前網上宣傳的“虛擬貨幣”有一兩百種,真假難辨。利用虛擬貨幣進行非法集資、傳銷、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多發,投資者應仔細甄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