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自稱是農行法務部門的,說有人冒充我辦了一張信用卡”。楊女士回憶到。緊接著,電話里自稱唐勇的人很熱心地提出,可以幫助楊蘭把電話直接轉到上海松江區公安分局。接電話的是一個自稱何群的警官,他告訴楊女士,在公安系統里面,查到楊女士涉嫌與人合伙國際詐騙,需要凍結名下所有資產。”
這些突如其來的問題,砸得楊女士頭暈眼花,直到掛了電話,她的手還在顫抖,心有余悸的楊女士覺得,自己萬分冤屈,于是撥打114查詢上海松江公安分局的電話號碼,而正當楊女士準備按照查詢結果,撥打過去的時候,她的手機再次響起,來電顯示,和自己通過114查詢到的是同一個號碼。對方自稱是公安局的隊長。
“他說你的案子,已經轉到檢察院了。”電話隨即被這個自稱郭俊華隊長的人轉到了檢察院,接下來楊女士和一個自稱孫檢察長的人,斷斷續續進行了三個小時的通話,依然沒有洗脫自己的嫌疑。
案件似乎越來越可怕,楊女士作為一個單位的出納,涉嫌洗錢,涉嫌詐騙,這對于她來說,就如晴天霹靂。而此時,孫檢察長指示,楊女士必須帶著所有的銀行卡和U盾,做一個財務清查。一晚上輾轉難眠,楊女士知道,單位賬戶上的資金,必須出納和會計的U盾,同時運轉才能清查,接到電話的第二天,也就是周一一早,楊女士急急忙忙去了單位,問會計借了U盾,按照所謂的孫檢察官的要求,登錄清查網頁,而這個網頁,就是對方指定的網頁。
“打開之后,就是最高人民檢查院的一個網站,然后網站里面的頁面設置,的確有案件管理,還有清查程序,他就叫我打開,網上有一個類似于通緝令的東西,蓋有紅章,我第一次看到這個,就很真。”
看到最高人民檢查院的網站上,突然貼著自己的電子通緝令,楊蘭頓時嚇呆了,對電話里的孫檢察官的話,更是言聽計從,開始按照對方的口令,點擊下載相關軟件,插入自己特有的單位資金U盾,配合執行所謂的清查程序。
楊女士配合這樣所謂的清查,持續了一個星期。農行曾經打電話告訴楊女士, 賬戶出現異常,有5萬5萬的轉到個人賬戶。楊女士趕緊給所謂的檢察長打電話詢問原因,給出的解釋是,他轉帳是經過銀監局同意的,這樣做,就是為了把涉案的人逼出來。
調查過程中,楊女士突然想通,不如直接去上海松江分局交代事件全過程,但楊女士不知道的是,就在她前往上海的時候,貴州警方也接到楊蘭單位的報案,稱財務主管楊女士已經失蹤好幾天,兩個對公賬戶的資金,1.17億元也被轉走,警方很快在上海找到了她。
揭秘詐騙公司內幕:騙子也分上下三級 劇本步步驚心
這個騙人的把戲,明眼人一眼就會看穿,但是楊女士卻被電話里所謂的警察、檢察長嚇得魂飛魄散,急于洗清自己的清白,楊女士在騙子的恐嚇下,一步步落入圈套,直到上億元資金被騙子一筆筆轉走,自己被真正的警察找到之后,楊女士這才如夢初醒。
經貴州、上海警方核實,確認這是一起典型的電信詐騙案。由于被騙金額特別巨大,公安部將該案列為督辦案件。貴州省公安廳成立專案指揮部,抽調500多名警力,全力偵破此案。
經過偵查警方發現,犯罪嫌疑人所用的通訊手段,是通過網絡電話平臺進行撥叫,而且,這個網絡電話平臺,加裝了改號軟件,可以在被害人的電話上顯示出他們所冒充的公檢法機關的電話,騙取被害人的信任。其中,主要的犯罪嫌疑人,是幾個臺灣人。他們在國內統一招募話務人員,統一辦理出國手續,統一組織集體出境,統一食宿進行管理,統一組織業務培訓,統一分配工號上崗,統一發放工資提成,赴境外搭建話務窩點,運用遠程操控等技術手段,騙取錢財。顯然,這是一個大的團伙組織,抓捕迫在眉睫。
2016年1月13日,專案組開始分階段實施收網行動。貴州警方,先后抓獲犯罪嫌疑人62名,其中,臺灣地區犯罪嫌疑人10名,凍結涉案資金上億元。
據交代,在這個詐騙團伙中,嫌疑人不僅分工明確,而且執行每項詐騙環節的人,都互不認識,有的只拿固定工資,有的則根據詐騙到手的金額進行提成。
在這起特大電信詐騙案中,給楊女士打第一個電話自稱是農業銀行總行法務部的工作人員的就是一線話務員。一線話務員:一般是按照公司提供的個人信息撥打電話,根據劇本照本宣科。按照分工,所謂的警察就是詐騙公司,繼續對楊女士行騙的二線話務員。
當發現楊女士已經開始上鉤之后,電話里的警察就會說,因為案情重大,要把電話轉給專案組的檢察官。而這所謂的檢察官,實際上就是詐騙公司的三線話務員,也是整個電信詐騙里非常重要的環節。所以詐騙公司,對于三線話務員的要求很高,警方在搜查犯罪嫌疑人住所時,發現了一段錄音。
“現在這個案件是我負責的,一會兒我問你什么,你只要將對于這個案件,所知道的事情如實匯報,不要有撒謊,隱瞞的行為發生,明白嗎?”
正是掌握受害人的心理,冒牌的檢察院,也就是三線話務員,才會詐騙成功。為了最大限度地追回資金,專案組與公安部協調,在北京市公安局的大力支持下,迅速開展緊急止付和快速凍結工作,共凍結涉案銀行卡9942張,資金余額上億元。檢察機關也已經對有關責任人員失職,瀆職行為展開調查,涉嫌職務犯罪。
一條QQ留言瞬間騙走80萬!央視起底電信詐騙黑色產業鏈
由于被騙金額特別巨大,貴州省公安廳成立了專案指揮部,抽調500多名警力,輾轉境內外,幾十名騙子終于系數落網。而在河南省武陟縣,同樣是公司出納的李先生,和楊女士一樣,不久前也中了騙子的圈套,通過短短幾條QQ上的對話信息,在不到兩分鐘的時間內,就被騙走了70多萬元。
2016年3月的一天,正在上班的李先生,突然收到了公司同事小陳發來的QQ信息。
在信息中,小陳通知李先生,說公司總經理有急事要傳達,因此需要李先生,馬上添加經理的QQ號碼,因為是第一次添加總經理的QQ號,李先生還特意留意了一下這個號碼。
由于是自己同事發來的信息,而且QQ號碼所顯示的內容,并無差錯,李先生便毫不猶豫的添加了這個號碼。而這之后不久,李先生便收到了經理發來的信息。
“他給我發信息問帳面上還有多少資金可用。”李先生回憶道。
在獲知公司賬戶上,還有80多萬元后,經理通過QQ信息發來指示,他命令李先生,向一個名叫代總的帳號上轉帳。按照經理的指示,李先生分兩次將78萬元,匯入了代總的帳號,匯款之后,李先生便通過QQ,向經理進行匯報,然后經理卻一直沒有回復,為了落實匯款的情況,一個小時之后,李先生撥通了經理的電話。電話那頭的回復,讓李先生瞬間驚呆了。
“我沒有讓你給我轉錢啊!”
這起發生在河南省武陟縣的特大電信詐騙案一經發生,便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由于涉案金額巨大,武陟縣公安局立即抽調精干精力,組成專案組,全力以赴偵破此案。
通過對涉案銀行帳戶流向,進行核查,警方最終查出了這筆巨款的去向。在一個叫代虎的卡上,而當警方找到代虎本人時才發現,他僅僅是用他的身份,辦了一張銀行卡,然后100多塊錢賣給別人,銀行卡賣給誰了他不知道,他都是通過網上賣出的卡。警方注意到,犯罪嫌疑人在實施詐騙后,在不到20分鐘的時間內,他們便將這筆78萬元的巨款,迅速轉移到39張銀行卡上,已被人全部取走。
根據警方的調查,這是一伙經驗老道的詐騙團伙,他們處心積慮,想盡了一切辦法,用以逃避公安機關的打擊。
在玉林進行調查的民警們發現,案發當天,犯罪嫌疑人分別從榆林市區內的16個自動取款機上,取走了32萬元。這個取款的是兩名男性當時都是戴著帽子,然后戴口罩,戴帽,騎電動車,在大街小巷自動取款機上取款,盡管這兩名取款人,事先可以進行偽裝,但辦案民警,還是通過調取大量的視頻,最終掌握了他們的去向。在發現犯罪嫌疑人的蹤跡后,警方立刻展開行動,一舉將曾慶森,曾慶發,兩名嫌疑人抓獲。
根據曾慶森的交代,警方很快便將本案的主犯磨偉峰,與平正芳抓獲歸案,最后另外一名疑犯汪少明也在紹興落網。犯罪嫌疑人磨偉峰交代,他原本是一家煙花廠的工人,在工廠倒閉后,無所事事的他,便打起了詐騙的注意。
當警方詢問犯罪嫌疑人 磨偉峰,取款人跟他什么關系時,他道出詐騙黑色產業鏈上的內幕: “取錢的人跟我都不認識,通過中介介紹,取到錢后中間人把錢送過來,給他30%的抽水。”
而他們是怎么找到詐騙對象的呢?這個過程,更讓人匪夷所思。
“他們在網絡上搜,武陟縣置業有限公司的資料,然后看哪些人排名靠前,他就是大股東,然后再搜他們辦公室人員的電話,通過辦公室人員,再要出納的電話QQ,在獲取公司的QQ號之后,磨偉峰便以公司老總的身份,聯系辦公人員進行詐騙。”警方介紹到。
央行打出五招組合拳 電信詐騙“一劍封喉”
2016年9月30日,央行發布《關于加強支付結算管理防范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有關事項的通知》,旨在以支付為入口整治貽害民眾的電信詐騙。
具體來看,首先,一個人在同家銀行只能開一個I類賬戶;2、個人通過自助柜員機轉賬的,在發卡行受理后24小時內,可向發卡行申請撤銷轉賬;3、銀行、支付機構在為單位和個人辦理非柜面的轉賬業務時,應當與其簽訂協議,約定日累計轉賬限額和筆數,超出限額和筆數的,不得再辦理轉賬業務;4、同一手機號對應同一身份證;5、開戶之日起6個月內無交易記錄的賬戶,銀行暫停其非柜面業務,支付機構暫停其所有業務。
可以說,央行此次放出的這“五大招”,對日益猖獗的電信詐騙活動可謂“一劍封喉”,將便捷與安全的天平重新扶正,還希望各家機構能積極響應,相信在大家共同努力下,電信詐騙一定會越來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