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新增問題平臺數量一路高漲,僅3月份的前三天就有14家P2P平臺出現各類“事故”。
3月9日,宜眾貸疑似跑路,巽邦投資發布線上業務停止公告;3月8日,大禹資本、車當鋪網頁無法訪問;3月7日,金冠貸平臺跑路……有網友感慨,“有一種東西比微信紅包的速度還要快!那就是P2P問題平臺……”
業內人士認為,一些背景差、實力弱的P2P平臺會逐漸退場,這是行業大洗牌的表現,也將促使行業健康發展。
? ? 多年前,提到P2P,大家聯想到的都是高收益、低門檻。如今再提到P2P,讓人聯想的詞竟是提現困難、跑路、停業。平臺加速淘汰
《金證券》記者調查發現,近期除了問題平臺增多,平臺的跑路速度也在加快。以近期曝光的妙慈投資為例,該平臺來自云南昆明,涉及的產業有國內貿易、物資供銷、經濟信息咨詢、企業營銷策劃等。該平臺于今年2月25日上線,然而不到一個星期,網站就無法打開……
第三方機構數據顯示,僅3月份的前三天就有14家P2P平臺出事,其中發現地、昌泰網、金柿子、藝融易、去網貸、匯眾貸、大王理財已被證實停業;平臺旭貸網、天基投資、易起創投、華夏銀泰、妙慈投資被證實跑路;平臺貸樂網、融促匯則被爆出提現困難。
監管趨嚴 行業大洗牌
對于近期問題平臺數激增,銀率網分析師認為,2015年11月,《十三五規劃建議》首次提出規范發展互聯網金融,去年12月《網貸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出臺,P2P行業發展迎來拐點。2016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再次強調規范發展互聯網金融,并進一步指出嚴厲打擊金融詐騙非法集資等違法犯罪活動,因此監管部門對P2P行業的清理整頓保持高壓姿態。國家政策的趨嚴,加上地方監管新規頻出以及部分P2P平臺出事,使得網貸行業更加如履寒冰。
網貸之家的數據顯示,2月P2P網貸行業的活躍投資人數和借款人數延續前兩個月下降的走勢。其中投資人數達到了257.04萬人,環比下降了11.24%;借款人數達到了64.89萬人,環比下降了13.21%。
資深網貸投資人羿飛此前在接受《金證券》記者采訪時表示,一些背景差、實力弱的P2P平臺會逐漸退場,這是行業大洗牌的表現,也將促使行業健康發展,國家對互聯網金融還是持鼓勵態度的,P2P平臺的數量或許會減少但不會完全消失,合規的平臺終將走到最后。不過他提醒,投資者們一定要做好前期考察,保證平臺的信息真實可靠且有投資價值后,方可進行投資,不然最終受害的還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