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資金存管道阻且長。
央行等十部委在2015年7月18日發布《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銀監會于2015年12月28日發布《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下稱《網貸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兩文件均明確提出,平臺應選擇符合條件的銀行業金融機構作為出借人和借款人的資金存管機構。此后,P2P平臺加速與銀行洽談資金存管業務。
但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業內正式上線資金存管系統的平臺并不多,僅有11家,占比不足0.4%。
在實際操作中,平臺與銀行系統對接耗費較長時間,且由于監管意見中缺少細則指導,銀行為減小業務風險對存管平臺提出了較高門檻。
“簽約的機構肯定不會全做。”一位銀行托管部門人士表示。對于仍未與銀行機構達成存管合作協議的平臺或將面臨更大難題。
“2016年平臺倒閉的數量或超出預期。”一家P2P平臺負責人認為。
80家平臺已簽存管協議
2月29日,人人貸與民生銀行合作的資金存管系統正式上線。人人貸總裁張適時介紹,存管系統上線意味著平臺實現用戶資金和平臺運營資金的全面隔離,避免用戶資金被平臺任意挪用,也杜絕了平臺參與交易的可能。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獲悉,人人貸在2015年2月與民生銀行簽訂存管合作意向協議,于2015年下半年開始進行系統對接調試,耗時近半年,期間耗費人員、時間成本達到數百萬。
“這是在民生銀行正式上線存管系統的第三家機構。”民生銀行托管部人士介紹。此前與該行合作上線資金存管的平臺分別是積木盒子和首金網。
開鑫貸企劃部負責人唐曉媛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開鑫貸已和江蘇銀行實現資金存管,“平臺與銀行對接通常需半年時間洽談和對接系統。”
她介紹,其中的難點在于用戶遷移,由于老用戶都已注冊投資過,遷移時涉及原有資金回款等細節,完成系統對接是一項大工程,且會影響用戶體驗。
拍拍貸在2015年11月與招商銀行達成存管意向,不過該平臺人士表示,還在和銀行進行系統對接;金信網人士也表示,已和民生銀行達成合作意向,仍在進行技術對接。
盈燦咨詢發布研究報告稱,截至2016年1月18日,已有民生銀行、徽商銀行、招商銀行、浙商銀行、建設銀行、廣發銀行等20余家銀行涉足P2P網貸平臺資金存管業務,80家平臺與銀行簽訂資金存管協議,約占正常運營平臺數量的3%。其中,共有10家平臺真正實現了銀行資金存管,尚有70家平臺處于簽約-系統對接階段。
加上最近上線存管系統的人人貸,完成銀行資金存管的平臺僅11家,在2500多家平臺中占比不足0.4%。
“簽約的平臺是各地分行推薦的,我們有選擇的標準,簽署合作意向并不代表最終進行存管。”民生銀行資產托管部負責人表示。
行業加速洗牌
由于《指導意見》等文件并未明確規定網貸平臺資金存管模式,目前網貸平臺主要通過三種形式實現資金存管:
一是銀行直連,即平臺直接與銀行開通支付結算通道,不需要用戶充值和提現,交易直接在線結算;第二種是銀行直接存管,即平臺在銀行開設存管賬戶,投資人在該行大賬戶下開設子賬戶,這是當前主流存管方式;還有一種是,平臺由于與銀行談判能力有限,通過第三方支付機構在銀行實現資金存管,此種模式的不確定性日益增大。
1月22日,農業銀行下發通知,由于擔心P2P相關風險帶來名譽損失,要求各直屬分行電子銀行部等立即關閉全部涉P2P的第三方支付機構交易接口。隨后,招行、交行也暫停了第三方支付機構的P2P充值業務。
在此背景下,平臺越發重視與銀行開展存管業務洽談。
中部地區一家平臺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其所在平臺原本通過第三方支付機構進行資金存管,但近期正與一家小型股份行進行洽談。“資料已經都提交了,等待審核反饋意見。”
銀行雖有意爭食P2P資金存管蛋糕,但由于風險事件頻發,銀行亦不得不更加謹慎。
中部地區一家城商行人士介紹,該行也有意發展存管業務,“但好的平臺大家都在搶,不好的平臺不敢做。”除近期不能有負面消息、經營超過一年等條件之外,還明確“只做國資控股平臺”。
浙商銀行的平臺門檻為:經營一年以上、注冊資本5000萬元以上,平臺保證金不得低于500萬元;民生銀行要求平臺實繳注資不低于5000萬元,控股股東為政府、大型國企、上市公司或知名互聯網企業等。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網貸之家官網搜索,在2941個平臺中輸入“注冊資本3000萬元以上”、背景“國資系”、“上市公司系”和“銀行系”等條件后,僅有106家平臺符合條件。
網貸之家創始人、盈燦集團總裁徐紅偉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目前銀行的存管業務還處于摸索階段,由于監管意見中還未對資金托管、賬戶體系及披露數據等作出詳細規定,銀行為減少風險才設定較高門檻。若資金存管后對銀行和平臺責任作出明確劃分,存管門檻有可能降低。
但上述銀行人士表示,預計未來會有大量標準化托管業務產生,托管銀行的門檻暫時不會降低。
多位受訪的市場人士表示,2016年網貸平臺將迎來大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