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卓達、泛亞交易所、e租寶們、社會金融網絡(MMM China)……Quartz根據公開報道統計了一下,2015年中國涉及到這些案件的資金就有240億美元以上。
這些公司的商業模式,都像是1920年代就出現的“龐氏騙局”:以非常高的回報率吸引投資者入場,再用新投資者的錢償還舊債,滾雪球式發展,直到資不抵債才會停手。
雪球滾得最大的,要數這兩年特別流行的P2P借貸模式。比如前陣子出事的全國最大P2P平臺e租寶,創立至今一年半,就已經用大規模的地推、加上那些利率在9% -14% 的投資項目,吸引到了至少700億元資金。
像e租寶、大大集團這些被查處的P2P平臺,或許還能討回受害者的一些損失。而更多的公司,則是悄悄地直接關門了。根據行業網站“01財經”的統計,今年全國的3400多家P2P平臺中,超過一半已經倒閉。
在有些月份,跑路的P2P比新開出來的還多
根據最近在美國上市的第一家中國P2P宜人貸的說法,中國人過去這兩年在P2P上的損失大概是12億美元。但普通人都抱著“賺一把就跑”的心態,不斷涌向這個危險的領域;整個行業看似背后有不少實力雄厚的企業作擔保,總體也亟需監管。
12月28日下午,認領了這一業務的銀監會聯合多個政府部門,起草了《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的征求意見稿。
這基本上可以看做是對整個P2P行業的監管規范:
比如,規定P2P平臺不能自己融資,不能發售銀行理財、券商資管、基金、保險或信托產品,也不能借“股權眾籌”、“實物眾籌”的名義吸引資金了;
又比如,強調了投資人需要自己承擔風險,但P2P平臺必須要先給他們做好風險評估,才能提供服務;
再比如,再也不允許P2P網站開設線下網點,通過地推的方式吸收投資了,所有的業務都只能在網站、或是電話等線上渠道內完成。
如果這一管理辦法得以實施,銀監會將會建立起一個全P2P行業的中央數據庫,監督所有相關的投資項目;網站一旦出了事,也可以根據披露的信息,向地方金融監管部門問責。
在封閉、保守的傳統金融體系、和開放到近乎混亂的“互聯網金融”之間,確實需要盡快找到一個平衡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