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惡意透支”、“銀行卡盜刷”等字眼頻頻進入公眾視野,涉銀行卡的糾紛也不斷困擾著持卡人,刷卡便利與被盜風險并存。9月22日上午,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法院對外通報涉銀行卡案件典型案例及相關調研結果,結果顯示,九成信用卡詐騙為“惡意透支”,借記卡被盜刷風險更高,且銀行卡被盜刷的持卡人年齡多為30歲以下。
?
近九成信用卡詐騙為“惡意透支”
西城法院對其自2014年初至2015年8月的審理的案件進行了調研,結果顯示,該院共審結信用卡詐騙案件45件,涉案被告人47人,涉案金額共計人民幣620余萬元,其中45件信用卡詐騙案件中40件為“惡意透支”類案件,占比89%。
通過調研,“惡意透支”類案件中涉案被告人年齡層偏低,且大多無固定職業。40名涉案被告人中26人年齡在40歲以下;40人中27人無固定職業;而且這40人中一半為初中及以下學歷,學歷層次整體偏低。
在藺某一案中,其為了投資養生會所,3年間先后申辦了8張不同銀行的信用卡,進行透支消費和取現。后養生會所因經營不善倒閉,藺某還欠銀行150余萬無法償還。面對銀行催繳,藺某關閉手機拒不還款,最終以涉嫌信用卡詐騙罪被提起公訴。西城法院經審理認為,藺某構成信用卡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十年六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十萬元。
據了解,超過規定限額或者規定期限透支,透支欠款本金達到1萬元以上,且發卡銀行兩次催收后超過3個月仍不歸還,會涉嫌“惡意透支”。實踐中,明知沒有還款能力還大量透支,肆意揮霍透支的資金,通過各種方式逃避銀行催收的,都可能被認定為“惡意透支”。西城法院刑二庭副庭長張巖說:“惡意透支是社會公眾使用信用卡時最易忽略和觸犯刑法規定的一種情形,亟需引起重視?!?/p>
但實踐中,普通公眾對于惡意透支導致的犯罪還存在許多誤解。西城法院刑二庭法官張冰潔說,多數被告人表示,在被追訴前并不了解惡意透支信用卡不還的法律后果?!耙恍┍桓嫒艘詾槎惚芫涂梢蕴颖茇熑?,收到銀行催收通知后置之不理,甚至改變聯系方式,不少人并沒有意識到逃避行為可能構成信用卡詐騙罪等嚴重后果?!?張冰潔還提到,許多被告人以為只要最終還款就可以免于刑事處罰,或誤以為判了刑就不用再還款。
?
借記卡被盜刷風險更高
調研顯示,近兩年西城法院受理的銀行卡盜刷糾紛案件呈高速增長態勢,2012年,西城法院受理的銀行卡盜刷糾紛案件數量僅為20件;2014年全年受理此類案件35件,而2015年1-8月的案件數量已達90件。數據顯示,與信用卡相比,借記卡被盜刷的風險更高,該院受理的借記卡盜刷案件的數量是信用卡盜刷案件數量的2倍以上。
西城法院金融街審判庭法官劉建勛認為,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是因為雖然借記卡在辦理時必須設定密碼,但是由于復制銀行卡磁條卡的側錄器在網絡上就有銷售,不法分子復制磁條信息和竊取密碼的成本相對較低、技術含量相對較低,導致借記卡較容易被盜刷。而信用卡多用于消費,一般不提取現金,即使丟失被盜,還有簽名、24小時賠付等多重“防線”。以上因素使得借記卡被盜刷的數量要遠高于信用卡被盜刷的數量。
“盜刷信用卡使持卡人資金受損,使銀行卡業務風險不斷增加,不利于銀行卡業務的健康發展;由于刑事案件難以偵破,導致銀行或商戶損失資金難以彌補,危害很大?!眲⒔▌渍f。
此外,西城法院調研還顯示出,銀行卡被盜刷的持卡人年齡多數在21-30歲之間,體現年輕人喜歡使用銀行卡消費的特點;而且持卡人為男性的比率遠遠高于持卡人為女性的比率。
據西城法院金融街法庭法官甘琳介紹,調研發現,銀行卡盜刷交易多發生于異地,時間多發于凌晨。“從統計數據來看,銀行卡盜刷交易發生在北京本地的案件不到總數的10%,90%以上的銀行卡盜刷交易發生外埠或境外,屬于異地盜刷。而且我們發現,廣東、廣西等地區是銀行卡異地盜刷交易的高發區域。銀行卡盜刷交易往往發生在夜間12點左右。”
另外,甘琳說,不法分子作案手段也在不斷翻新,有通過消費場所的終端機來竊取銀行卡信息和密碼的,也有通過電子錢包、手機銀行、第三方支付平臺等高科技手段來進行銀行卡盜刷的。
?
銀行卡被盜刷誰來賠?
據了解,銀行卡被盜刷主要有兩種情況。一是持卡人丟失、泄露銀行卡及密碼,不法分子直接用原卡取現的盜刷行為,二是不法分子獲取銀行卡賬號、密碼,通過克隆、復制出偽卡進行盜刷的情形。出現了銀行卡被盜刷的情況,銀行應不應該承擔責任呢?
夜里11點50分,在江西南昌出差的陳女士突然收到建行短信提示,通知她持有的建行借記卡在廣東湛江被分14筆通過ATM機轉賬和提現10萬元。意識到銀行卡被盜刷的陳女士立即致電建行掛失,并向公安機關報案?;鼐┖螅惻肯蛭鞒欠ㄔ浩鹪V,要求建行賠償銀行卡盜刷產生的損失。西城法院審理后認為,依據時間、空間等常識判斷,故涉案交易應認定為犯罪嫌疑人利用偽造復制的銀行卡進行的偽卡交易。犯罪嫌疑人能夠利用偽卡進行交易,表明被復制的銀行卡不能被交易系統排除,交易系統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西城法院作出判決,由建設銀行承擔陳女士銀行卡被盜刷的經濟損失。
記者了解到,在發生銀行卡盜刷后,持卡人多數首先選擇刑事報案,但是此類刑事案件的偵破難度較大,偵破比率極低,只有極少數案件能夠通過刑事程序得以解決,持卡人無奈之下只能起訴銀行。“持卡人起訴銀行的這類糾紛背后往往是難以偵破的刑事案件,持卡人和銀行其實都是受害者?!眲⒔▌渍f。
劉建勛告訴記者,審理銀行卡案件首先需要確定涉案的交易是否是偽卡交易?!叭绻钦婵ń灰祝怯捎诔挚ㄈ说脑驅е滤双@取了銀行卡和密碼,持卡人卡內資金的損失應當由自己承擔。而在偽卡交易的情況下,持卡人卡內資金損失的責任由誰承擔,則需要法院結合相關證據,綜合進行判斷。”
實踐中,持卡人在遭遇銀行卡盜刷后,起訴銀行要求賠償損失卻往往因為未及時留存相關證據而難以獲得法院支持。為此,甘琳建議,在發現賬戶異常變動后,要盡快到最近的發卡行服務網點ATM機或銀行營業場所辦理用卡交易,如查詢、取款等,證明人卡未分離。另外就是要盡快到當地派出所報案,向辦案人員出示銀行卡原卡,取得報案回執或受案通知書等文件,以便日后證明盜刷行為是通過偽卡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