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朋友圈的火熱,也成為一些不法分子眼中的“肥肉”。近日,晨報官博和官方微信接到不少市民爆料,自己遇到的那些奇葩騙局。為此,記者梳理了近期朋友圈常見的新騙局,希望大家提高警惕,不要上當受騙。
一點紅包,卡上余額沒了
前些天,家住漢口的萬女士收到“同學”發來一個“紅包”,紅包鏈接上寫的是搶99.99元代金券,萬女士一點就中了頭等獎99.99元。可是,令萬女士沒想到的是,領這個紅包需要輸入一堆個人信息。從身份證到手機號,填完了還要掃描二維碼。沒想到這一掃就壞了事,不到5分鐘,萬女士就收到短信,銀行卡里的兩千多元余額就沒了。
通訊工程師李先生分析,萬女士掃描的二維碼里可能藏有木馬程序。犯罪嫌疑人搜集到了周女士的身份信息后,又通過木馬程序轉發周女士的支付短信,萬女士的銀行卡上的錢就被刷走了。
李先生表示,一旦用戶在參與相關涉及資金返還等規則的活動時無法兌現或需要掃描二維碼,要求填寫涉及個人隱私等相關內容,則該活動可能存在欺詐嫌疑。
假公益,騙取網友“愛心”
“來幫小羽希,每轉發一次,樂悠游捐出愛心基金1元。”日前,記者朋友圈里,被這條“愛心微信”刷屏。
這條微信里,講述了一名7個月大女嬰,因患上重癥手足口病,在同濟醫院兒童重癥監護室里接受治療。家庭無力承擔巨額醫藥費。微信中,還貼出女嬰可愛的照片,看了讓人為之動容。而當記者來到武漢同濟醫院,證實雖有女嬰患病一事,但女嬰母親表示并未收到這家公司的捐款。事后,當記者再次打開這條微信時,顯示“該內容已被發布者刪除。”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國內知名公眾號負責人表示,這可能是一條騙取市民愛心的“欺詐”微信,目的就是利用大家的同情心,炒作微信轉發,以達到炒作自己的目的。